《醫師分享》延緩腦部衰老-談失智症預防

根據統計數據,未來幾十年,失智症的發生率和盛行率將增加數倍。有鑑於此,預防和治療策略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失智症的藥物治療只能適度改善症狀,並不能治癒或預防失智症。因此在疾病緩解劑被證明有效之前,透過識別和改變危險因子來預防失智症仍是重要的基石。在本文中,我們討論了一些實證上有幫助的失智症預防策略,希望每個人到老的時候都還有靈活的頭腦。

 

減少血管危險因子

儘管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傳統上被視為不同的疾病,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兩者很少單獨發生。這兩種類型的失智症與動脈粥狀硬化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和病理特徵。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會增加老年失智症的風險,其機制有多種。多項觀察性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患失智症和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大約是未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的兩倍。糖尿病與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最為密切,但最近的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也有很高的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看更多>>失智症預防

 

失智症預防-減少血管危險因子

 

而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研究就比較有爭議性,中年高血壓患者的確發現失智症的風險提高。晚年收縮壓非常高和舒張壓非常低都與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有關。然而其他研究發現晚年高血壓與失智症風險之間沒有關係。一些人認為,雖然高血壓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但隨著阿茲海默症的發病,血壓可能會下降。晚年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較高的人患認知障礙和中風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但這種關係不如高血壓或糖尿病與失智症之間的關係一致。此外一些研究發現,中年甚至晚年肥胖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

由於人們更有可能患有多種血管危險因素,而不是只有一種,因此很難在個體危險因素與失智症之間建立機制聯繫。將血管危險因子與認知障礙聯繫起來的機制可能眾多且複雜。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最嚴重的情況是中風)和隨後的失智之間的直接關係已得到充分證實,並且腦血管疾病也可能將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與認知障礙聯繫起來。

為了降低血管危險因子,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除了上述三高必須要注意以外,飲酒過多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建議每週飲酒不超過 14 個單位。這相當於每天大約500cc啤酒或一小杯葡萄酒。如果您經常飲酒過多,就會增加大腦和其他器官受損的風險,從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吸煙在以後的生活中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吸煙對身體周圍的血液循環有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大腦的血管,以及心臟和肺部。戒菸永遠不嫌晚,越早停止,就能避免更多的腦損傷。

 

如何失智症預防-認知活動

最初的報告稱,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患失智症的發病率較低,但研究表明,更普遍的認知活動與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的風險降低有關。幾項前瞻性觀察研究報告稱,與不從事認知活動的人相比,在18歲以下和19歲以上從事精神刺激活動(例如學習、閱讀或玩遊戲)的人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較小。原因是在一些腦部切片檢體中,那些認知活躍的老年人可能有更高程度的神經病理學(例如類澱粉沉積)發現,但沒有表現出失智症狀,這種現象稱為「認知儲備」。

進行認知訓練活動可以降低認知障礙的風險並減緩認知能力下降。所以多主動接觸新事物、多動腦筋,或多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比如打麻將、多看報章雜誌、寫作、繪畫、、烹飪、園藝。這些活動可以讓我們大腦多動一動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

 

如何失智症預防-運動

在觀察性研究中,經常運動的人通常比久坐的人認知能力下降較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較低。而即使是短期的運動訓練也能提升認知能力。一項統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之前沒有進行體能訓練的人在運動短短 4 個月後,認知功能就可以得到改善。此外,運動還可以降低認知障礙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預防有很大幫助,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所以常運動的確可以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

體力活動影響認知的機制也很複雜,而且可能是多因素的。經常運動的人,腦神經營養因子水平較高,這與神經修復有關。運動也會改變血管狀態,且血管因素不僅與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而且與前面提到的阿茲海默症風險也有重要的相關性。

 

如何失智症預防-社會參與

與社會生活豐富的人相比,社交網絡有限和社會參與度低的人可能更容易患失智症。透過拜訪朋友和親戚、去看電影、去俱樂部、運動中心、教堂或廟宇以及擔任志工都可能有助於失智症預防。一些人提出,與認知訓練和運動類似,社交活動可能會透過增加認知儲備來降低失智症的風險,使人們即使在神經病理學發現的情況下也能更好地維持其認知表現。

社交活動、認知活動和身體活動之間的互動也很是有很大的相關性。許多休閒活動都包含這三個組成部分。透過評估每項休閒活動的認知、社交和身體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對於失智症預防都同樣重要。

 

如何失智症預防-飲食

許多失智症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都可以透過飲食來改變。此外,富含抗氧化劑的飲食可以減少炎症,而炎症與失智症的風險有關。因此,有理由認為失智症本身的風險可以透過飲食來改變。一些觀察性研究支持這個假設。例如,食用地中海飲食並攝取較多水果和蔬菜的老年人患失智症的風險可能較低。其他研究發現,多吃魚的人罹患失智症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較低。富含魚類、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雖然一些觀察性研究(儘管不是全部)報告說,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量高的人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但隨機對照試驗尚未證實這一結果,補充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或維他命C和E(均為抗氧化劑)對認知健康的老年人的記憶和注意力沒有影響,可能也沒辦法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但鑑於堅持地中海飲食以及大量攝取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無論對認知功能的幫助如何,採用健康飲食的人都可能會產生積極的健康結果。

 

如何失智症預防-憂鬱症

眾所周知,患有憂鬱症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認知能力會下降。此外,許多失智症患者還患有憂鬱症。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憂鬱症是否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或者是否是一種前驅症狀。與沒有這些症狀的老年人相比,有憂鬱症狀的老年人在追蹤中更有可能罹患失智症。一些研究發現憂鬱症狀與失智症同時發生或隨後發生,而不是在失智症發生之前發生。人們提出了幾個假設來解釋憂鬱症和失智症之間的關係:(1) 憂鬱症有時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或前驅症狀; (2) 診斷憂鬱症所需的臨床檢查可能會使失智症更容易被發現,尤其是在早期階段; (3) 那些有早期認知缺陷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最早的認知症狀而變得憂鬱。避免陷入憂鬱狀況對於失智症預防有很大的助益。

 

EMBP對於老人大腦的保健與失智症預防

2015年的一項統合分析已經表明,非侵入性腦刺激方式可(包括重複經顱磁刺激和經顱直流電刺激)可以顯著改善健康老年人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多次腦刺激在改善認知方面的效果是單次的兩倍,這表明需要持續的治療效果來改變大腦功能。EMBP是屬於第三代的經顱磁刺激技術,利用隨機共振的原理達到加速大腦神經細胞同步化,對於提升整體大腦功能有著顯著的幫助。加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腦波狀態進行個人化的分析與治療,更可以讓成功率增加及延長治療成效,達到保養大腦的效果。筆者有多名大腦功能退化或者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進行每周一次或二周的一次的治療,可以明顯讓大腦功能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改善注意力及認知功能。而且EMBP在治療憂鬱症的成效非常好,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憂鬱是失智症的一個危險因子,所以擺脫憂鬱狀況也是可以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我們可能沒辦法避免大腦退化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延緩退化的速度。

 

EMBP 針對早期失智預防療程計劃5步驟

 

看更多>>如何治療失智症?

 

了解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對失智症預防非常重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對於延緩大腦退化是我們的黃金準則。了解自己有可能的失智症風險因子(血管危險因子、憂鬱症狀)以及多從事降地失智症風險的活動(認知、運動和社交)、多吃富含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從最樂觀的角度來看,這些介入措施可以延緩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特別是心血管及大腦健康,達到身心靈平衡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Gillette Guyonnet S, Abellan Van Kan G, Andrieu S, et al. IANA task force on nutri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with aging. J Nutr Health Aging. 2007;11(2):132-152.
  2. Middleton, L. E., & Yaffe, K. (2009).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mentia. Archives of Neurology, 66(10).
  3. Hsu WY, Ku Y, Zanto TP, et al. Effects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biol Aging 2015; 36: 2348–2359.
  4. Winblad B, Amouyel P, Andrieu S, et al. Def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a priority for European science and society. Lancet Neurol 2016; 15: 455–532.
  5. Rakesh, G., Szabo, S. T., Alexopoulos, G. S., & Zannas, A. S. (2017). Strategies for dementia prevention: latest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 8(8-9), 121–136.

根據統計數據,未來幾十年,失智症的發生率和盛行率將增加數倍。有鑑於此,預防和治療策略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失智症的藥物治療只能適度改善症狀,並不能治癒或預防失智症。因此在疾病緩解劑被證明有效之前,透過識別和改變危險因子來預防失智症仍是重要的基石。在本文中,我們討論了一些實證上有幫助的失智症預防策略,希望每個人到老的時候都還有靈活的頭腦。

 

減少血管危險因子

儘管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傳統上被視為不同的疾病,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兩者很少單獨發生。這兩種類型的失智症與動脈粥狀硬化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和病理特徵。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會增加老年失智症的風險,其機制有多種。多項觀察性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患失智症和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大約是未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的兩倍。糖尿病與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最為密切,但最近的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也有很高的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看更多>>失智症預防

 

失智症預防-減少血管危險因子

 

而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研究就比較有爭議性,中年高血壓患者的確發現失智症的風險提高。晚年收縮壓非常高和舒張壓非常低都與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有關。然而其他研究發現晚年高血壓與失智症風險之間沒有關係。一些人認為,雖然高血壓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但隨著阿茲海默症的發病,血壓可能會下降。晚年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較高的人患認知障礙和中風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但這種關係不如高血壓或糖尿病與失智症之間的關係一致。此外一些研究發現,中年甚至晚年肥胖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

由於人們更有可能患有多種血管危險因素,而不是只有一種,因此很難在個體危險因素與失智症之間建立機制聯繫。將血管危險因子與認知障礙聯繫起來的機制可能眾多且複雜。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最嚴重的情況是中風)和隨後的失智之間的直接關係已得到充分證實,並且腦血管疾病也可能將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與認知障礙聯繫起來。

為了降低血管危險因子,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除了上述三高必須要注意以外,飲酒過多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建議每週飲酒不超過 14 個單位。這相當於每天大約500cc啤酒或一小杯葡萄酒。如果您經常飲酒過多,就會增加大腦和其他器官受損的風險,從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吸煙在以後的生活中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吸煙對身體周圍的血液循環有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大腦的血管,以及心臟和肺部。戒菸永遠不嫌晚,越早停止,就能避免更多的腦損傷。

 

如何失智症預防-認知活動

最初的報告稱,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患失智症的發病率較低,但研究表明,更普遍的認知活動與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的風險降低有關。幾項前瞻性觀察研究報告稱,與不從事認知活動的人相比,在18歲以下和19歲以上從事精神刺激活動(例如學習、閱讀或玩遊戲)的人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較小。原因是在一些腦部切片檢體中,那些認知活躍的老年人可能有更高程度的神經病理學(例如類澱粉沉積)發現,但沒有表現出失智症狀,這種現象稱為「認知儲備」。

進行認知訓練活動可以降低認知障礙的風險並減緩認知能力下降。所以多主動接觸新事物、多動腦筋,或多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比如打麻將、多看報章雜誌、寫作、繪畫、、烹飪、園藝。這些活動可以讓我們大腦多動一動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

 

如何失智症預防-運動

在觀察性研究中,經常運動的人通常比久坐的人認知能力下降較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較低。而即使是短期的運動訓練也能提升認知能力。一項統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之前沒有進行體能訓練的人在運動短短 4 個月後,認知功能就可以得到改善。此外,運動還可以降低認知障礙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預防有很大幫助,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所以常運動的確可以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

體力活動影響認知的機制也很複雜,而且可能是多因素的。經常運動的人,腦神經營養因子水平較高,這與神經修復有關。運動也會改變血管狀態,且血管因素不僅與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而且與前面提到的阿茲海默症風險也有重要的相關性。

 

如何失智症預防-社會參與

與社會生活豐富的人相比,社交網絡有限和社會參與度低的人可能更容易患失智症。透過拜訪朋友和親戚、去看電影、去俱樂部、運動中心、教堂或廟宇以及擔任志工都可能有助於失智症預防。一些人提出,與認知訓練和運動類似,社交活動可能會透過增加認知儲備來降低失智症的風險,使人們即使在神經病理學發現的情況下也能更好地維持其認知表現。

社交活動、認知活動和身體活動之間的互動也很是有很大的相關性。許多休閒活動都包含這三個組成部分。透過評估每項休閒活動的認知、社交和身體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對於失智症預防都同樣重要。

 

如何失智症預防-飲食

許多失智症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都可以透過飲食來改變。此外,富含抗氧化劑的飲食可以減少炎症,而炎症與失智症的風險有關。因此,有理由認為失智症本身的風險可以透過飲食來改變。一些觀察性研究支持這個假設。例如,食用地中海飲食並攝取較多水果和蔬菜的老年人患失智症的風險可能較低。其他研究發現,多吃魚的人罹患失智症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較低。富含魚類、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雖然一些觀察性研究(儘管不是全部)報告說,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量高的人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但隨機對照試驗尚未證實這一結果,補充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或維他命C和E(均為抗氧化劑)對認知健康的老年人的記憶和注意力沒有影響,可能也沒辦法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但鑑於堅持地中海飲食以及大量攝取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無論對認知功能的幫助如何,採用健康飲食的人都可能會產生積極的健康結果。

 

如何失智症預防-憂鬱症

眾所周知,患有憂鬱症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認知能力會下降。此外,許多失智症患者還患有憂鬱症。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憂鬱症是否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或者是否是一種前驅症狀。與沒有這些症狀的老年人相比,有憂鬱症狀的老年人在追蹤中更有可能罹患失智症。一些研究發現憂鬱症狀與失智症同時發生或隨後發生,而不是在失智症發生之前發生。人們提出了幾個假設來解釋憂鬱症和失智症之間的關係:(1) 憂鬱症有時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或前驅症狀; (2) 診斷憂鬱症所需的臨床檢查可能會使失智症更容易被發現,尤其是在早期階段; (3) 那些有早期認知缺陷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最早的認知症狀而變得憂鬱。避免陷入憂鬱狀況對於失智症預防有很大的助益。

 

EMBP對於老人大腦的保健與失智症預防

2015年的一項統合分析已經表明,非侵入性腦刺激方式可(包括重複經顱磁刺激和經顱直流電刺激)可以顯著改善健康老年人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多次腦刺激在改善認知方面的效果是單次的兩倍,這表明需要持續的治療效果來改變大腦功能。EMBP是屬於第三代的經顱磁刺激技術,利用隨機共振的原理達到加速大腦神經細胞同步化,對於提升整體大腦功能有著顯著的幫助。加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腦波狀態進行個人化的分析與治療,更可以讓成功率增加及延長治療成效,達到保養大腦的效果。筆者有多名大腦功能退化或者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進行每周一次或二周的一次的治療,可以明顯讓大腦功能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改善注意力及認知功能。而且EMBP在治療憂鬱症的成效非常好,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憂鬱是失智症的一個危險因子,所以擺脫憂鬱狀況也是可以達到失智症預防的效果。我們可能沒辦法避免大腦退化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延緩退化的速度。

 

EMBP 針對早期失智預防療程計劃5步驟

看更多>>如何治療失智症?

 

了解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對失智症預防非常重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對於延緩大腦退化是我們的黃金準則。了解自己有可能的失智症風險因子(血管危險因子、憂鬱症狀)以及多從事降地失智症風險的活動(認知、運動和社交)、多吃富含抗氧化劑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從最樂觀的角度來看,這些介入措施可以延緩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特別是心血管及大腦健康,達到身心靈平衡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Gillette Guyonnet S, Abellan Van Kan G, Andrieu S, et al. IANA task force on nutri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with aging. J Nutr Health Aging. 2007;11(2):132-152.
  2. Middleton, L. E., & Yaffe, K. (2009).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mentia. Archives of Neurology, 66(10).
  3. Hsu WY, Ku Y, Zanto TP, et al. Effects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biol Aging 2015; 36: 2348–2359.
  4. Winblad B, Amouyel P, Andrieu S, et al. Def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a priority for European science and society. Lancet Neurol 2016; 15: 455–532.
  5. Rakesh, G., Szabo, S. T., Alexopoulos, G. S., & Zannas, A. S. (2017). Strategies for dementia prevention: latest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 8(8-9), 121–136.